郑州夜晚的街头,一年近花甲的老人守着一堆书,等候爱书者光临。昏黄的灯光下,时不时有人驻足。
这个书摊,有故事……
小女孩爱看的一本书,摊主直接3元出售
8月30日晚近10点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路过郑州街头时被一书摊吸引。
这个露天书摊很简陋,三轮车上一堆,路边一垛。各种书籍应有尽有。《装在口袋里的爸爸》《红楼梦漫画版》《三国演义绘本》《报头集》《中国民间故事》……
这里的书籍,儿童成人、古今中外、中文英文样样俱全;文学、哲学、工具书等品类齐全。
不经意地,一个小女孩走来,她拿起一本喜欢看的书,背靠着书垛,认真品读起来。小女孩在这儿足足看了20分钟还不舍得离开,直到下小雨了,小女孩才被妈妈催着走。
临走,小女孩拿起一本喜欢的书询问价格,本来5元一本的书,摊主直接说,“3块钱拿走”。
小女孩走后,摊主笑着告诉记者:“我这儿的书,虽然很多是旧书,但却很有价值。刚才是看孩子特别喜欢,想着顾不住本也无所谓了,因为干这个,本身也不光是为了挣那点钱。”
卖书近40年,他还在坚持
在书摊旁边,记者发现,摊主的生意并不是很好。时不时会有路人停留,翻找喜欢的书籍,但购买者少之又少。
很多时候,摊主只是坐在那里,静静等候,等候买书者前来。
他头发有些花白,年近60岁。见有人不停地在挑书,他走上前,和记者闲聊起来。
他说,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在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卖书,如今已卖了近40年。这些书,都是他四处奔走收来的,也有一部分是之前没卖完的书。有新书,也有旧书。有一些是可能连网上也很难买到的民间珍藏版。
记者翻找了半天,发现其中不乏有定价仅0.5元的“老古董”,这类书虽然纸张已经泛黄,但里边的内容,对今天的工作和生活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
摊主说,他现在在附近有一份工作,平时,他都会在周末或下班后继续在路边摆书摊,一般会出摊到晚10点多。高温天,工作日,出来的人少,买书者寥寥。而有时候在周末或者天气不错时,也有一些路过的市民会挑选购买。
对此,他的女儿曾经很不理解,认为他的生活品质并不高,女儿只希望他干一份轻松的工作即可,没必要非得顶着风吹日晒去摆书摊。但女儿的一次求职经历,改变了她对父亲坚持卖书的态度。
他女儿在求职面试前,曾向他求教、探讨相关知识。他凭借一辈子看书的积淀和日常对时事的观察以及对社会的洞察,为女儿讲解了很多知识。在博学“老爸”的启迪和解惑下,女儿顺利过关。
除了爱看书,这个摊主得空还喜欢玩手机,喜欢在网上写文章,时刻关注天下事。
他提到,原来他在郑州市红专路上摆摊时,曾经买过他书的一位女士,后来专程又带孩子去买。
“那位女士说,看过我一本书,几句话改变了她很多。”摊主说,他之所以一直坚持卖书,是觉得书这载体,永远不会过时,网络再发达,纸张的阅读,会让人安静、思考,书中的知识海洋能给世人带去无穷的思想力量,“说不定,不知道哪本书,哪句话,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。”
摊主说,他卖书这件事,已经超出了挣钱本身,这个小生意,除了能挣点钱外,也能给来来往往的过客提供一些精神食粮,也希望能帮过往的陌生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,从而受益终身。
(大河报)